中国经济也许迎来了大的转折点。发生在本田和台湾的富士康还有中国的许多主要企业里的罢工像火柴一样瞬间燃烧却又急剧消灭。尽管如此,但是只要劳动者结成了劳动组织,继续要求涨薪的话,以后发生的事情就值得关注。
从政治方面来说,这意味着劳动者正在与由中共支配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进行诀别。这与1980年代末韩国发生的罢工事件一样,对中国来说是民主化的重要动机。
从经济方面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GDP中工资的占有率长期低下的状况将要逆转。问题在于工资涨幅从25%升到30%的状况是否由大型出口企业扩展到一般企业。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中国工资所占GDP的比例从83年的56%下降到2005年的37%。特别是过去十年下降幅度很大。根据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所说,修正后的统计中,比例的下降幅度小了一些,但仍然在下降。
这种倾向不止中国如此。开发急剧进展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例如日本国民收入中农民和劳动者合计所得的比例从55年的73%下降到了70年的55%。经济增长开始,工资急剧上升,但没有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程度。另一方面企业的利润与GDP相比增长率过快增加,为了促进利润更快的增长被用作投资资金。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供需的法则导致比当局者制定的法律增加了强度。如果劳动者的需求超过供给那么劳动者的交涉力就会增强。这在韩国和日本都发生过,中国也必定如此。问题在于这种事态是现在发生还是将来发生。
外出务工劳动者的不满是社会不安的温床
经济发展初期工资下降的要因是农村大量的打工者进入城市。这会导致接受低工资劳动者的过度供给。但是最终流入钝化,劳动者的交涉能力提高。在日本这从70年代初期开始,导致工资超过GDP的成长率。结果是国民所得中工资的比例再次上升。
在中国从农村到沿海都市去打工的外出劳动者的输入仍然继续,电子等制造业感叹熟练劳动者和半熟练劳动者不足。
其中一个原因是面对逐渐高度化的城市企业的需求,农村教育跟不上。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00年到05年的5年时间内,15到20岁的人口大约增加了2000万人。从05年来的10年时间仅仅只增加了100万人。甚至,10年到15年的15年的时间内,年轻劳动者减少了2000万人,预计15年后总的劳动力开始减少。
一方面企业方面的劳动需要增加,;另一方面满足这方面需要的接受培训的年轻劳动者不存在。年轻的劳动者还持有其他不满。独生子政策导致女儿的死亡增加,结果年轻男性的结婚对象的女性人数变少。本田工厂开始的罢工,是23岁的未婚的外出务工者,也许不是偶然的。
国民所得中劳动者工资的比例上升,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乐意。中国面临最大的不平衡是内需不足。中国依赖于贸易赤字,促进了过剩的投资。家庭收入的增加,会刺激消费,会降低巨额的贸易赤字和过剩投资的必要性。反过来说,包含劳动工资的家庭所得占GDP的比例只要不提高,要想克服不均衡是困难的。
温家宝总理认识到有必要提高占GDP的个人所得,降低个人储蓄率。因此,出台了免除农村地区的学费,扩大政府对医疗保险的支出等政策。但是,温总理没有制定工资比例有关的具体目标。最低工资确实是上升了。但是与平均工资相比还是非常低的。另外,新劳动法中劳动者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护,但是没有导致所得的大幅度提高。1
另外,中国政府没有提出满足劳动者要求的积极的对策。这有引起许多劳动者自发行动的风险。在中国,有1亿多农民工,出生于城市。却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权利。引起劳动者不满的不仅仅是低工资。旧规则导致的不公平,结婚对象女性的不足,成了社会安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