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请选择
首页 | 登录 | 注册
新闻信息
标题:民族品牌变姓“外资”将成潮?
发布时间:2008-12-03
来源:网络

    最近,可口可乐野心勃勃地收购,原天府可乐管理层与百事可乐的纠缠不清,深陷资金断裂困境的太子奶近日又被外资收购,蒙牛也差点儿被外资恶意收购,这些都说明了外资正在加强对中国食品产业的控制。蒙牛、太子奶背后都有着高盛、英联等投行的影子,可口可乐的最大股东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百事可乐背后也有着美国百胜投资公司的支持。

    近些时候,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恐慌弥漫于全球。国际投行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被收购。给人感觉似乎国际投行现在也自身难保了,但为何对中国实体经济却有加大力度收购的趋势?民族品牌是否面临着被外资控制的危险境地?

    国际投资背后的“黑手”

    在《货币战争》一书中,作者认为有一小撮人(即以华尔街—伦敦为轴心的国际银行家)在暗中控制着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因为他们掌控着货币发行权。此书开头就有这么一段话:“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此语出自梅耶•罗斯柴尔德之口,此君乃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帝国的创始人。笔者以为,此书一些论调或许有夸张不实之处,但该书作者确实看到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一些弊端和资本持有者即国际银行家的强势地位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毕竟产业发展到最后都会不可避免地金融化。近来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至于其爆发原因,一个公认的理论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泛滥并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在此笔者并非与诸君讨论有关此书中所说每个细节是否属实,以金融学角度看,金融衍生工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货币,换句话说,货币发行确实不仅仅是中央银行的事情了。

    此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结果之一就是实体经济的资产缩水。虽然华尔街金融风暴使一些资本缩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然,更有少数人从中坐收渔利。最近,美国媒体报道,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等一些华尔街资本大鳄由于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获利并安全退出,于是,被美国国会传告作证。至于已经发生我们已无能为力,但以后呢?这些少数从中渔利的资本家下一步如何打算呢?随着实体经济的资产缩水,他们是否会卷土重来,利用其手中的雄厚资本积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质实业资产呢?

    外资依赖症之忧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完成了第一轮的原始积累,但管理、营销、全球视野方面都是相对弱势的。这时引入外资成了一些行业领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如联合利华对美加净的收购、达能对乐百氏的收购、达能与哇哈哈的地位不均等的合作。虽然出现了乐百氏在达能收购江河日下的负面案例,但整体来说外资对民族企业的收购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中国企业在管理、营销、全球视野等软性实力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外资利用其驾轻就熟的资本运作手段、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势在与民族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打压民族企业,达能与哇哈哈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下,一些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背后也有着外资的介入。虽然这些企业规模并不算太大,市场份额也不是很大,但在西方成熟的资本主义体系下,资本的唯一意志就是赚取最大化利润。当这种思维渗入到民族产业后,其所造成的压力就是民族企业的经营层每年需为完成股东设定的利润目标而大步流星,甚至是不择手段。此次三聚氰胺事件虽然主因是国内企业决策层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失,但外资在背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使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后,这些国际资本也是稳赚不赔,至少能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把陷入困境的企业的优质资产收入囊中,还可以在下一个经济周期内从企业身上赚取巨额利润。最终,民族企业被外资实际控制。太子奶此次被国际投行整体控制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平衡性国际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之忧

    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开始加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运作,很多大型企业的背后都有着外资的身影,甚至不乏一些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企业都被外资控股,如以乔治•索罗斯为合伙人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对徐州重工的控股。相反,再看看中国企业的对外收购,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被美国政府否决,联想虽成功收购IBM却失去了美国政府采购这块肥肉。当然,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企业的全球范围内操作经验缺乏。但客观上说,这与国外反华势力是分不开的,如一些政客及其背后财团的从中阻挠。

    以食品行业为例,蒙牛前阵也曝出差点被外资恶意收购的消息,虽然其高速成长离不开外资的强有力支持而引发了很多人对蒙牛是否为民族品牌的讨论;太子奶资金链断裂,实际已被高盛、英联等国际投行控制,创始人李途纯也只是保留名誉董事长的虚职。经过前些年的发展,很多食品行业的一二线品牌都或多或少都有外资的背影。在啤酒行业,青啤、雪花、哈啤等企业都有外资股份,英博收购AB也被国家商务部通过,即使有限制性条款。在白酒行业,水井坊被帝亚吉欧收购,剑南春中肩负冲高策略的天成祥品牌被外资控股。在饼干行业,山东正航有美国乐氏参股……

    笔者列举以上案例并非说明这些合作本身有什么问题。但笔者以为,国际间的参股或控股性并购关系本身应该是一种平衡关系。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中国企业收购境外资产提供了足够的粮食和弹药,但中国企业对外成功收购的案例又有几个呢?算起来甚至还比不上印度,如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以失败而告终。

    更可怕的是,如果占有中国实体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的一二线品牌被外资控制后,国家政府的权威将会很容易被架空,政策调控的作用也可能会逐步减小。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安全不比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差。

    从产业链角度看,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生产企业、中间环节(经销商、零售终端)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先来分析消费者,随着食品产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作为新生阶层的80后、90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已不如前代人,更多的依赖现代生活方式,如宁可购买现成的方便食品代餐,也不会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食品,进而就失去了掌握这些原有的基本生存技能的兴趣。其次,从中间环节看,当下零售渠道体系已发生巨大变化,以KA为代表现代零售体系正在改变着中国普通民众的购买渠道选择,其在渠道体系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遗憾的是,这些现代零售体系以外资控制的居多。再者,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加剧,外资已经开始加大对其控制,尤其是对一二线品牌。如果不加以控制,在资本意志下这些一二线品牌会加大对其他中小品牌市场的蚕食,最终导致其退出市场或市场地位弱化。最终,外资控制的品牌就会形成对整个产业的寡头垄断或垄断。

此次三聚氰胺事件虽然主因是国内企业决策层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失,但外资在背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使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后,这些国际资本也是稳赚不赔,至少能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把陷入困境的企业的优质资产收入囊中,还可以在下一个经济周期内从企业身上赚取巨额利润。最终,民族企业被外资实际控制。太子奶此次被国际投行整体控制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平衡性国际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之忧

    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开始加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运作,很多大型企业的背后都有着外资的身影,甚至不乏一些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企业都被外资控股,如以乔治•索罗斯为合伙人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对徐州重工的控股。相反,再看看中国企业的对外收购,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被美国政府否决,联想虽成功收购IBM却失去了美国政府采购这块肥肉。当然,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企业的全球范围内操作经验缺乏。但客观上说,这与国外反华势力是分不开的,如一些政客及其背后财团的从中阻挠。

    以食品行业为例,蒙牛前阵也曝出差点被外资恶意收购的消息,虽然其高速成长离不开外资的强有力支持而引发了很多人对蒙牛是否为民族品牌的讨论;太子奶资金链断裂,实际已被高盛、英联等国际投行控制,创始人李途纯也只是保留名誉董事长的虚职。经过前些年的发展,很多食品行业的一二线品牌都或多或少都有外资的背影。在啤酒行业,青啤、雪花、哈啤等企业都有外资股份,英博收购AB也被国家商务部通过,即使有限制性条款。在白酒行业,水井坊被帝亚吉欧收购,剑南春中肩负冲高策略的天成祥品牌被外资控股。在饼干行业,山东正航有美国乐氏参股……

    笔者列举以上案例并非说明这些合作本身有什么问题。但笔者以为,国际间的参股或控股性并购关系本身应该是一种平衡关系。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中国企业收购境外资产提供了足够的粮食和弹药,但中国企业对外成功收购的案例又有几个呢?算起来甚至还比不上印度,如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以失败而告终。

    更可怕的是,如果占有中国实体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的一二线品牌被外资控制后,国家政府的权威将会很容易被架空,政策调控的作用也可能会逐步减小。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安全不比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差。

    从产业链角度看,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生产企业、中间环节(经销商、零售终端)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先来分析消费者,随着食品产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作为新生阶层的80后、90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已不如前代人,更多的依赖现代生活方式,如宁可购买现成的方便食品代餐,也不会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食品,进而就失去了掌握这些原有的基本生存技能的兴趣。其次,从中间环节看,当下零售渠道体系已发生巨大变化,以KA为代表现代零售体系正在改变着中国普通民众的购买渠道选择,其在渠道体系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遗憾的是,这些现代零售体系以外资控制的居多。再者,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加剧,外资已经开始加大对其控制,尤其是对一二线品牌。如果不加以控制,在资本意志下这些一二线品牌会加大对其他中小品牌市场的蚕食,最终导致其退出市场或市场地位弱化。最终,外资控制的品牌就会形成对整个产业的寡头垄断或垄断。

 

触屏版 电脑版 客户端 投诉建议
关于我们  付款方式  联系我们
热线:0579-85327532
千里马微信号:job125 浙ICP备06034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