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申论的命题原理与规律
第一节 命题原理五大定位
基于“依事顺理,递进而论”的原理和“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常逻辑过程,申论考试有四个基本环节,即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论证分析等。不论题型如何变化,或写评论性的文章,或进行名词解释,但都离不开上述的四步骤。另外,随着近几年考试的发展,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这些都成为申论命题的主要依据原理。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第一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这里主要是测评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却是考生阅读给定材料的速度、准确性和透彻性之总和,是承担公务员工作、进行现代脑力活动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它是公务员能力的基础。
这个环节,时间一般在40分钟内。在这段时间里考生必须快速完成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活动。这样的活动实质就是分析给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体会意图、分析事实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切实把握事物本质和特征、把握问题的实质,为开始正式答题做好准备。阅读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每一步答题的质量。
根据申论考试的实践可知,给定材料通常没有严密逻辑,但却有一定主题,近似于“半成品”。要从这样看似杂乱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是政务信息,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是要有较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而言就是必须有主见、有逻辑、主次分明、能抓重点、理顺关系、删除枝节地浏览和研磨材料,由此逐步地辨析并分离出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备回应之用――这就是阅读理解的本领。这样的本领包含了很多具体内容,既要熟悉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也要讲究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二、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就是考生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来分析给定材料、分类整理其中信息、归纳合成完整的信息并由此形成完整精要认识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它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述主要内容等多种形式。
从模拟实践的角度看,这正是形成政务信息的过程。从考试的角度看,这里的实际任务不仅仅是对给定材料的简单概括,而是把握该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用极为简短精练的文字概述出来。这实际就是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和概括。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主要问题,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
这是申论考试的第二个环节,旨在测评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这个能力是应试概括材料的速度、效度、准确性、深刻性和完整性之和。这是公务员从事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心理过程上看,这种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中的“理解”部分是对应的,甚至是重合的。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进行申论应试的第二步,但却是进入实质性考试即写作考试的第一步。这里的质量与成效如何,角度、立场、着眼点的高低或者具体出发点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部分写作的思路与内容。要走好这一步,就要熟悉和运用多种相应的技巧、策略,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提出对策能力
提出对策就是指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等活动发现问题、把握住问题的全部、找出问题的主线、确认出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寻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通常简括为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实质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拟对策和定方案。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即针对已经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信息、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为对付、消除这些已经摆到面前的问题,或者为处理已经摆到面前的信息,对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作出积极反应,提出成套有效的具体对策或措施等等。
这个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有积极、负责的态度,以娴熟的技巧,切要、得体地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从模拟机关运作过程的角度看,这是形成处理问题的具体意见、建议、举措或方案的最重要的政务运作环节,也是申论考试向纵深推进的中间要害。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第三个环节和具体答题应试的第二步。很明显,这个环节就是要测评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公务员来说则是最主要的基本职业能力,其最大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创造性和具体处理问题的实际功效,是直接满足公务员工作需要的最实质性本领和素质工具。所以,它成为申论测评的最主要目标。这就是说,这里在侧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广度等其他重要素质。
在实际考试中,这里要求考生必须从某种特定的公务员的角度出发,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思考和写作将随申论考试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写作部分。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应试,就一定要紧扣前一部分已经“发现”出来的问题,按不同层面和轻重秩序,逐渐推展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从思考到落笔建议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此外,应考者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敏锐的才智和严密的逻辑处理。否则,写起来就容易把握不住要领,抓不住内容要害和主体实质。
四、论证分析能力
论证分析能力就是考生用符合机关运转规则、满足公务员工作要求的书面形式写出在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提出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认识结论,并进行的解说、分析和证明。
这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申论答题应试的最后一步,更是申论伸展到极致之处,所测内容也最综合多样。其实质就是作文论说,其核心就是对决策方案进行一次论证说明。
其实,这里所做的一切在写作上就是“立论”式作文,是提出或树立整个写作考试的主要观点和中心内容。应该说,材料概括确定的问题、做出的论断事实上都已经直接界定了这一部分所要写的内容和应有的写作思路了,因而这里就必须要以“提出或发现问题”为直接基础和直接依据,根据并针对材料概括中显示出来的问题、论断和价值取向来提出对策、建议或方案,然后做透彻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述。
这里写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要求。首先,这里要求必须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不像前面“两写”那样不展开求全而只写短小精粹的作品。其次,这里的篇幅很大,经常在1 000字上下。再次,这里的写作必须结构完整,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正常的文章架构,包括标题、头尾、主体、起承转合等都要具备。还有,这里侧重基于“发现或提出问题”来对“解决问题”进行论证、分析和作出说明,实质是自圆其说、使人信服。最后,这里在文字上和内容逻辑上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完整一体。
这种论述问题既不是“第一写”那样侧重进行客观的材料概括,也不是“提出对策”那样侧重进行主观能动的意志主张,这就是一种基于“提出对策”的最后的递进与伸展,是申论的“申”的最高表现;也是申论应试时要高度重视并做好的“重头戏”。
事实上,这一环节正是所模拟的政务信息后处理或后运作阶段。它作为申论考试的最后一步,实质就是根据概括材料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根据第三步所提出的对策,具体考虑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解释说明,因此,这一环节就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论述问题”,实质就是对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说明。
这个环节测评考生在运用作文知识与技巧、逻辑知识与技巧来完成限定在机关运作需要层次上进行综合性写作的速度、娴熟性、规范性、清晰性、透彻性和简洁扼要性等品质之和,包括考生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论证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借助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意见表达出来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就无法将前面四种能力的成果较好地表现出来,也就无法让上级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想法。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使考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再现出来,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切实中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将始终体现和贯穿在整个申论考试的答卷中。
上述这五个环节各有其独到的功能,能够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考试任务,达到不同阶段的考试目标,最后从整体上完全实现申论考试的测评用意与价值。事实上,这些环节科学地模拟了政府运作在政策制定、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实际过程,也科学地模拟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过程,实质就是科学而准确地反映了在申论考试上所包含和显示出来的思维与行为规律。这样,这些环节就构成了申论考试的基本步骤。